《陋室铭》原文及翻译古文赏析
《陋室铭》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散文,被誉为“古文中的经典之作”。该铭以“陋室”为喻,表达了对贫苦无助,地位低下,但思想高尚的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。
原文: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?”
翻译:
山不一定要高,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;水不一定要深,有龙居住就会灵气充足。这是一所简陋的室庐,但我的品德却使其充满光彩。苔痕绿了台阶,青草青了帘子。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,往来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。可以一边弹奏素琴,一边阅读金经。地说:“这有什么简陋的呢?”
古文赏析:
《陋室铭》这篇散文以“陋室”为喻,通过对“陋室”的描绘,表达了对“贫苦无助,地位低下,但思想高尚的人”的赞美和钦佩之情。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作者对“陋室”的看法,认为虽然它简陋,但是主人的品德却使其充满光彩。接着,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陋室周围的环境,用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来概括陋室周围人际关系的纯洁。最后,作者用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来回应“何陋之有?”这句话,表达了对“思想高尚的人”的赞美和钦佩之情。
通过《陋室铭》这篇文章,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贫苦无助,地位低下,但思想高尚的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,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这篇文章的古文赏析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