瑕不掩瑜是什么意思的成语出处是哪里?
“瑕不掩瑜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即使缺点或是瑕疵瑕疵,也不能掩盖优点和长处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的一句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
在这首诗中,白居易描绘了大草原上的景色,其中“瑕不掩瑜”这个成语也被广泛运用。它比喻一个人即使有一些缺点或不足之处,但仍然存在优点和长处,这些优点和长处应该被认可和重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瑕不掩瑜”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一个更广泛的词语,用来形容任何事物。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,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本身。例如,“这个人虽然有一些缺点,但他仍然有很多优点,瑕不掩瑜。”
总的来说,“瑕不掩瑜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,即使一个人或一个事物有一些缺点或不足之处,但它们仍然具有优点和长处,应该被认可和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