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两小儿辩日》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,原文出自《庄子·外篇·天地》。故事讲述了两个小孩在测量太阳位置时发生争论的故事。

原文简介:

庄子所撰《外篇·天地》中,有一则名为《两小儿辩日》的故事,讲述了两个小孩在测量太阳位置时发生争论的故事。故事的大意是,有两个小孩,一个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的,另一个则认为太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移动。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,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。

翻译简介:

《两小儿辩日》的文言文翻译如下:

庄子所撰《外篇·天地》中,有一则名为《两小儿辩日》的故事,讲述了两个小孩在测量太阳位置时发生争论的故事。

原文:

两家之童,一日同时出于村店。一人以日行三万里,经此千里,则日远于千里也。一人曰:“若言日远,则是远于日而非日也。”明日,两人又同时出于村店,则一人日近于远,一人远于日。由此可知,日远于日而非日也。

译文:

有两个小孩,一天他们同时从村庄里的店门口出来。一个人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的,经过千里的距离,就比经过的三万里的距离更远。另一个人认为,太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移动,经过同样的距离,太阳比经过的三万里的距离更近。明天,两人又同时从村庄里的店门口出来,一个人认为太阳比经过的三万里的距离更近,而另一个人则认为太阳比经过的千里更远。由此可知,太阳并不是比经过的千里更远,而是更远于太阳而非太阳。

作者简介:

庄子(公元前369年-公元前286年),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微信号:87026694

 

在线咨询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