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事家庭教育15年来,我发现,沉迷手机网络、抑郁、不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,下至小学一二年级,上至大学研究生,几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。

 

根据权威数据统计,

中国未成年孩子上网数量已经超过了1.7亿

每4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检出抑郁

还有前段时间有个视频说的一个班45个学生,就有10个休学的。

 

大家身边可能没有达到这个数量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现在叛逆、厌学、网瘾、抑郁、不上学、休学等问题的孩子在逐年递增,大部分家长或多或少都在教育孩子上遇到了些问题。

 

很多家长想不明白,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变好了,教育水平也提升了,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了呢?

 

1、压力太大:姑且不说有着升学压力的初中和高中,就来说说小学。甚至学前,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不输在起跑线上,拼命地买学区房,只为了住的地方能离家近一些,节省一些在路上的时间。孩子嘴上不说,心里清楚,这无形之中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家长管的严,眼里只有分,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。

 

所以小学的孩子多半问题显现还不明显。可是到了初中,随着青春期的到来,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,他懂得反抗了,当再面对父母给的巨大压力时,他就开始和父母对着干。

 

父母的压迫越厉害,孩子的反抗就越严重。当父母觉得学习是孩子的唯一价值的时候,孩子就会在学习上“摆烂”,用来对抗父母,慢慢的,就厌学,沉迷手机网络、甚至退学。

 

2、诱惑太多: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:某地十岁的小学生,拿着妈妈的手机玩游戏、看直播,几天便花掉了几万块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,几乎人手一部手机。很多家庭条件好的,还会有电脑、平板等等。这便给孩子们的空闲时间带来了极大的诱惑。

 

当孩子过度沉迷手机,会使孩子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,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玩手机上。这样会导致孩子学习能力下降。同时,孩子只顾玩手机,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。孩子会逐渐变得内向,甚至产生自卑心理。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,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。

 

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不上学、躺平、出现心理问题、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

 

3、家庭氛围

孩子出现问题,可能是家庭环境上出了问题。

而现在的家庭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,焦虑的妈妈+缺位的爸爸,这样很容易培养出失控的孩子。

 

妈妈是很容易产生焦虑的一个群体,女性本身就对情绪特别敏感,加上孩子多半从小跟着妈妈,这种养育孩子的艰辛没有经历过的是很难体会的。如果妈妈的付出得不到爸爸的认同,守寡式的婚姻加上丧偶式的育儿,要是孩子再不省心,有几个妈妈能不焦虑呢?

 

妈妈一旦焦虑,就会把这种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,孩子背负着妈妈的焦虑,要么心疼妈妈,想拯救妈妈,奋力用学习弥补,要么反感妈妈,讨厌学习,但不管哪种,对孩子来说都是压抑。

 

而爸爸的缺位会让妈妈更焦虑,夫妻感情不好,爸爸经常不回家,回到家要么不闻不问,要么指手画脚,这些都会让妈妈的焦虑情绪更严重。

 

当一个家庭中充斥着焦虑、指责和争吵,那么,孩子出现问题是早晚的事,初中不出现,高中也会出现,高中不出现,大学也会出现,有的甚至到了工作后、成家后才出现。

 

孩子出现问题只是一个表象,背后有很多原因,作为家长,我们要多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,才能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微信号:87026694

 

在线咨询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